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

專題文章、信函暨舞林秘笈 專題文章信函舞秘 30 ◎學舞觀念◎


專題文章、信函暨舞林秘笈

專題文章信函舞秘 30 ◎學舞觀念

 學舞觀念 

        大家都知道社交舞是一種既可健康身體,又能舒暢心胸的運動,因此要學跳舞的朋友很多,舞蹈教室也如雨後春筍到處設立。筆者習舞多年,得知一些學舞者的想法,實在值得提出來探討一下,以免初學跳舞就誤入歧途,降低了學舞的興趣,拋棄了一種能夠健康身心的運動。

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

專題文章、信函暨舞林秘笈 專題文章信函舞秘 29 心得及感想,告知或建議


專題文章、信函暨舞林秘笈

專題文章信函舞秘 29 心得及感想,告知或建議

給舞蹈班學員的一封信,
Hi大家好

立舞蹈班至今本人有一些心得及感想,來分享、告知或建議給各位:

關於上課的進度是取大家的平均值為準,而對於少數幾位比較會或比較不會的學員並不能滿足你()們的需求,本人深感歉意!

這是團体班……但我會儘量的顧全大家.建議:舞步不會的人學舞步,會的人練姿勢(保持身体的中心線和地板垂直),課外有機會時,請多練習聽各種音樂而數節奏.


【誠徵愛舞同好】DavidDancers國際標準社交舞
http://bit.ly/13T1IZH E-mail
david.yau1955@msa.hinet.net
舞步即無步DAVID/大維敬上【Line ID0939668251
請一律發私訊回覆,標題:應徵愛舞同好【來涵必覆】

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

專題文章、信函暨舞林秘笈 專題文章信函舞秘 28 主  題:初學標準舞的幾個重點


專題文章、信函暨舞林秘笈

專題文章信函舞秘 28 主  題:初學標準舞的幾個重點

主  題初學標準舞的幾個重點
算是個人的一點心得吧,覺得有一些剛開始學舞容易犯的小問題,如果可以改掉的話看起來會好很多。
一、
頭抬起來:跳舞中偶爾看看自己的腳形無可厚非,可是很多人整首曲子從頭到尾頭都是低低的,看起來很沒有自信的樣子,很不雅觀。把頭抬起來,眼睛直視正前方,在正前方找一個目標,眼睛看著目標,不僅看起來會很有神,而且也會讓自己行走的路線更穩定。
二、
在開始綀習精彩的花步之前,請先增加自己的穩定度:穿上舞鞋的感覺跟一般的鞋子有點差異,剛開始穿舞鞋走舞步會不穩是正常的,在這種狀況下還要去追求有的沒的的花步顯然會事倍功半。不妨多走走基本步,讓自己熟悉穿舞鞋走舞步的感覺,只要能持續,每天半個小時的綀習,不用三個月走起來就會很順了,這時再綀花步就會很輕鬆了。
三、
多聽音樂:熟悉不同舞科的韻律感,要聽到音樂就能有感覺出來,節奏要用身體去感覺,或者至少要綀習在心裡默數,不要用嘴巴唸出來(除非你和舞伴正在對拍子)
四、
多找同伴一起綀,習慣在人面前跳:在觀眾面前跳舞,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,找同伴一起綀,可以讓自己熟悉在群眾中跳舞的感覺,對真正上場的時候,會有很大的幫助。         


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

專題文章、信函暨舞林秘笈 專題文章信函舞秘 27 主  題:舞場基本禮儀



專題文章、信函暨舞林秘笈

專題文章信函舞秘 27 主  題:舞場基本禮儀


舞場基本禮儀:
1.
未滿十八歲不進入舞場
2.服裝不整不進入舞場
3.
不在舞池吸煙
4.
不小心發生碰撞應點頭或揮手致意
5.以不影響他人跳舞為原則
跳舞要正派不要心存歹念.男女應認明歹路不可行.自古紅顏多薄命.帥哥不要自命清高.美女不要招蜂引蝶.跳舞純運動.曲終人散.各自士農工商.家庭也要顧好.
交際舞是一種高尚的社交活動和娛樂,在歐洲國家,無論皇家貴族或達官侯爵以致於富賈仕紳,在各種交誼場合及喜慶宴會中,都是一項不可缺少的節目。
對許多人,跳舞是一種愛好、一種消遣、或一種愉快達到訓練健康身體的方法。其餘的人、為不同的觀點習它,最重要之一是社交舞能提供心理的鬆弛。
一個人花費數仟元、學會了跳舞,能夠療病、延年益壽,休閒娛樂,交友應酬其效益之大、能說不值得嗎?

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

專題文章、信函暨舞林秘笈 專題文章信函舞秘 26 主  題:跳舞的好處


專題文章、信函暨舞林秘笈

專題文章信函舞秘 26 主  題:跳舞的好處

主  題: 跳舞的好處

不要管別人的眼鏡有色或無色,自己快樂最重要!像我的動機一則有色、一則無色,致於別人怎麼看,他喜歡就好!
跳舞真好
漫妙的音樂、優雅的舞姿、快樂的心情使腦內瑪琲正向分泌,比十全大補更益身心。只需每天持續跳半小時,即會為身體帶來莫大的益處,包括;
強健骨骼,減低患上骨質疏鬆的機會,增強心肺功能、促進血液循環、減少患冠心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大腸癌的機會,增加關節的靈活性和柔軟度,減少受傷的機會,消耗熱量,維持適當的體重。在樂韻聲中翩翩起舞,有助消除壓力,促進身心的健康。與家人一起參與,可增進感情。與朋友共舞,有助擴闊生活圈子。



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

請問要學國標舞的理論,要讀何書比較容易領悟其理,請老師能介紹推薦?




大維老師好
請問要學國標舞的理論,要讀何書比較容易領悟其理,請老師能介紹推薦?謝謝Tony-Da敬上

DEAR東大:您好  請您參閱如下回覆
抱歉!我不認同要用書本研讀國標舞的理論,會造成誤導,沒有實體現場示範與說明,是不會理解的。
例如:立體抽象的東西、 內力與力道的延伸也是講不出來、用圖示圖解更難以表達,唯有理論與實務並重並行 
真正懂得舞蹈真相與真實意的舞者確實卻是【乏善可陳、寥寥無幾】

請您參閱這一篇:這個回覆希望有幫助到您。

4.看書及錄影帶能將舞學好嗎?
:是可以學到一些步伐的 舞是靠彼此的感覺 而這只有在兩人舞動時才能感應與體認得知 用金錢也買不到的感覺 有如下一句話提供參考:
實踐派的舞者偏好在實際練習過程中實地感受 因為跳舞用身體(肌肉)記憶是最不會忘記的! 舞蹈是個立体的形態 無法用平面式的說明就能解釋清楚明白的!!請問你()們學舞的最終目的是什麼?
書及錄影帶是不會回答問題的 心中有疑惑更無法獲得解決 一但養成錯誤之習慣性要更改是難上加難了 學員們反而有可能被誤導而不自知 可真是得不償失呀!
書及錄影帶也不會產生互動 請問學舞的目的有達到嗎? 用孤單寂寞之方式是支撐不了多久的 很快就會打退堂鼓甚至放棄這種學習方式
力道與感覺是無形的、是形容的 用言語之方式是說不出來也講不正確的
書及錄影帶算是輔助性的工具 試想短短一、二個鐘頭能示範講解多少東東 因篇幅有限 也就沒辦法就個別在程度上、身材上、觀念上的差異性能有精準詳細訴說清楚明白
書及錄影帶的講解是偏重理論,而理論與實務之差距性全憑經驗來傳授,在此老師的十八般舞藝無法傾囊相授,更無法學到精髓之所在.   除了舞蹈技術規則與理論基礎外,書及錄影帶是不會溝通有關觀念性的問題.
舞蹈並非獨舞,而學舞只是此生命週期的一部,學而不練永遠不會,練而不跳則失去跳舞之意義與目的,下面這段話順而提供給各位參考:
學舞、練舞和跳舞是不同的三件事情,(舞埸求生術)各位在實戰中才會知道自己懂多少及問題之所在?也只有在實戰中才更能學習應用、加深記憶,在舞場中求得一席的生存空間. 

【舞步即無步DAVID/大維】
謝謝  大維老師的指點  Tony-Da敬上

DAVID/大維不客氣

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

專題文章、信函暨舞林秘笈 專題文章信函舞秘 25 拉丁舞篇 各種舞姿與相對位置


專題文章、信函暨舞林秘笈

專題文章信函舞秘 25 拉丁舞篇 各種舞姿與相對位置
拉丁舞篇
各種舞姿與相對位置

資料來源:舞世界月刊

平衡的保持:上體全部在重心腳上方
舞站立時要保持平衡,身體上半部必須全部位於重心腳上方,腳掌上方是身體前面胸部,而腳跟上方則是身體後方的脊椎骨臀部,初學者往往沒意識到腳跟著地感與位置,只注意腳掌,導致身體前傾,身體在腰部產生彎曲變形(圖一)唯有同時注意腳掌與腳跟,才能有美麗的倫巴行進(Rumba walk)(圖二)
 
圖一:不良的行進姿勢
 
圖二:正確平衡姿勢才會產生
漂亮倫巴走步。
各種拉舞丁姿與男女位置
拉丁舞的舞姿(Position)比摩登舞變化較多,男女雙方相對位置與牽手狀況也較複雜,大致而言有下列幾種:
1.正常閉握姿(hold)即閉握面對姿(closed-facing position)
  
將體重完全置於重心腳上方,男女雙方距離約15公分左右,男性右手放在女性左肩胛骨,女性的左手放在男性右腕上,沿著肩膀輕放。男性的左手放在眼睛高度處,輕握女性右手。拉丁的閉式握姿較摩登男女身體相離稍遠,雙手腕彼此向對方稍延伸,此點是不同的 (圖三)








2.分式面對姿(open-facing position)
  
此一舞姿一定要注意背部後面要儘量延伸,臀部不要提昇向身體內縮,男女隻手保持在腰部附近,非重心腳的腳跟提起 (圖四)
3.扇形舞姿(fan-position)
  
是拉丁舞倫巴及恰恰中常用基本舞姿。此一伸張,腳跟不可著地,女性肚臍向男性,身體有點扭轉,女性重心腳稍向後。扇形舞姿要如同能容納三個人一般,圓形要大一些,雙手則在男女雙方中間緊握(圖五)






4.影位姿(shadow position)
  
影位舞姿在倫巴、恰恰與森巴舞中常用到。男女雙方面對同一方向,女士在男士右前方,雙方的重心,握手方式及手臂位置依不同舞步有差異。例如,有男士左手握女士右手,男士右手握女士左手的影位舞姿,也有男士左手握女士左手,右手則放在女肩的影位舞姿,稱之為同手相握影位舞姿(same hand  hold shadow position)。典型的影位舞姿如圖六所示。





5.紐約線條(New York line)
  
紐約步是倫巴及恰恰舞常用舞姿,線條很美,但並不容易呈現,紐約步舞姿線條之呈現必須注意一些基本事項,如圖七所示。
A:手向上延伸,手掌在腕關節處彎曲成水平。
B:手肘部分要保持彈性,不可伸太直。
C:頭部不可太過向前,有向上頂感覺。
D:身體外側儘量延伸。
E:肩胛骨下壓,兩肩放鬆。
F:雙手握處較肩膀低,二人角度呈現90度姿勢
G:身體內側以肩及骨盤夾緊突出肩膀。
H:後腳膝蓋在前腳膝蓋後,大腿內側夾緊。
I:前腳的趾頭外轉(toe. turn-out)
J:後腳趾頭向外側,以大姆指緊壓地板。
K:兩人眼睛注目線集中在同一點。